好友阿欣有個寶貝兒子明明,平時阿欣總是喜歡有意無意地與丈夫進行明明的感情爭奪。\"愛爸爸多一點,還是愛媽媽多一點?\"這是阿欣經(jīng)常問明明的問題。如果哪一天丈夫剛給明明了買了個新玩具,明明肯定會回答:\"愛爸爸多一點點!\"這個時候,阿欣就會翹起嘴巴,假裝做出生氣的樣子。有時阿欣為一件明明不懂的事情生了丈夫的氣,她就會抱起明明邊走邊說:\"臭爸爸,我們不理他!\"明明還小,他以為翹起嘴的媽媽是真的生氣,他還以為爸爸有時候真的很壞很臭。本來,阿欣的丈夫工作很忙,平時都是阿欣陪明明,這樣子時間長了,明明似乎只喜歡媽媽了,而且喜歡得有點過分。那天阿欣帶明明到我家來玩,大家見他長得可愛,這個想親親,那個要抱抱。可是明明卻像一只可憐的小老鼠,躲在阿欣背后,任大家怎么哄、怎么騙,就是不肯與大家親近。
現(xiàn)在,明明都3歲了,還總是離不開阿欣,玩的時候、睡覺的時候都要媽媽陪著。平時,只要媽媽在,他就寸步不離地纏著阿欣,明明對阿欣的依賴遠遠超過同齡的孩子。到了他4歲時,阿欣找了份工作上班,于是決定將明明送去幼兒園。她苦著臉對明明說:\"到了幼兒園,就見不到媽媽了,沒有人保護你了。\"但明明還沒進幼兒園大門,就緊緊拉著阿欣的衣角不肯放手。一進大門,就哭個不停,差點憋過氣去。一直哭到中午,不肯吃飯,把喝水的小杯子也扔了。其他小朋友都午睡了,他還吵著要媽媽。過了兩三天,明明雖然不大哭鬧了,但在幼兒園總是悶悶不樂的,上課低著頭,老掉眼淚,下課也不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。下午早早地就站在門口,等著阿欣來接。回到家里就一刻不停地跟著阿欣,連上衛(wèi)生間也不肯分開,生怕阿欣離開。晚上睡著了,還常常驚叫\(zhòng)"媽媽!\"\"媽媽!\"。
見兒子這樣離不開自己,阿欣上班時也心神不寧,總出岔子。一天,阿欣跟我說起此事,聯(lián)想到那天明明在我家的表現(xiàn),又問了阿欣出生后的喂養(yǎng)和生長發(fā)育情況、教育方法等有關問題,最后我坦誠地告訴阿欣:\"你家明明肯定是患了兒童分離性焦慮征(俗稱\"戀母情結\")。這是一種心理疾病。阿欣不太相信,我又說:\"我并沒說孩子不該想著媽,我說的是\'過分\'。說實話,明明可以說就是讓你給寵壞的。\"
孩子在1歲半至3歲時是敏感性和依賴性最強的時期,如果媽媽過分保護和溺愛孩子,就會人為地造成孩子嬰兒化心理期的延長,干預了孩子獨立性的形成。嬰兒時期,媽媽的懷抱、愛撫等良性刺激對嬰兒的身心發(fā)育極為有利,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,媽媽還如小嬰兒一般對待孩子,就會不知不覺強化孩子的戀母心理。
我還向她解釋:一般來說,過于\"戀母\"的孩子往往是由媽媽的\"感情私有\(zhòng)"造成的。有些媽媽希望孩子只愛她一個人、只對她一個人親熱,孩子越依戀她越高興,不愿意看到孩子對別人有感情,認為這樣會沖淡孩子對自己的感情。媽媽的這種私心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,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。孩子過分地依戀母親,整日圍著媽媽轉(zhuǎn),生活圈子過于狹窄,對孩子智能發(fā)展、合群行為的養(yǎng)成等都會產(chǎn)生不良影響。如果這種情況繼續(xù)發(fā)展下去,還會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和感情脆弱,不能適應社會。你應該認識到,孩子是社會的一員,他必須同各種人接觸,必須具有社會化的感情,將來才能融入社會中,不然,你就等于害了孩子。
阿欣聽后,也認真起來,說:\"都怪我!那現(xiàn)在我該怎么辦呢?\" 我更加仔細地說了防治方法:\"孩子過度\'戀母\',當然應該重視,及時矯治。要不然,隨著年齡增長,往近的方面說,上學后可能發(fā)生學校恐怖癥、考試緊張癥;往遠的方面說,成年后可能影響生活、就業(yè)、婚姻和家庭。不過,你不必過于擔心。孩子還小,可塑性很強。只要改變教養(yǎng)方式,完全可以慢慢調(diào)整過來。\"此時,阿欣聽后臉上才露出點輕松。最后我又給她提了幾條建議:
1.讓孩子同其他親人和陌生人多接觸,培養(yǎng)廣泛的親情。讓孩子適當離開媽媽,消除他的依賴性。讓他走出家門去接觸大自然環(huán)境,
2.多為孩子找小伙伴,培養(yǎng)他對同伴的感情。可利用雙休日或節(jié)假日請朋友、同事帶他們的孩子到家里做客,告訴孩子將有一個小哥哥、姐姐或弟弟妹妹和叔叔阿姨到我們家來,你要做個稱職的小主人,主動與姐姐弟弟玩。
3.不要經(jīng)常對孩子做對待嬰兒般的親昵動作。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已慢慢長大了,不需要媽媽像對待嬰兒那樣對待自己,逐漸淡化孩子對媽媽的依戀。
4.培養(yǎng)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。
5.不要過多地限制孩子自由玩耍。要豐富孩子的生活內(nèi)容,提高孩子的情趣。